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会员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会员动态 >

为人类编织文明 向世界传递温暖--访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恒伟

原发表日期:2013-06-19来源:青海新闻网

原发表日期:2013-06-19

来源: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段:张总,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九届。无论是政府评价还是客商口碑,都说明这是我省最成功的展会之一。你作为青海藏毯生产企业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藏毯展的发起者之一和见证者,回顾这九年,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张:最深的感受是展会办得越来越专业,特色在增强,影响力在增加。由最初的中外十几家参展商和经销商到现在的上百家中外参展商和经销商,由最初3个国家参展到现在全球7大主要地毯生产国参展;由最初的手工地毯展示到现在手工地毯与机织地毯并举,由最初简单的地毯展示与交易到现在的综合性展会经济;由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小藏毯展到现在蜚声中外的国际性藏毯展会。说明,展会的规模在变,展会的功能在变,展会的地位在变。

  段:西宁为什么能成为举办国际藏毯展览会的首选城市?从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九年藏毯展会有哪些非物质形态(成交额以外的)的收获?

  张:历史地看,全球80%的地毯生产国都没有离开两条路,一条是依托波斯文化的波斯地毯,沿丝绸之路交流??也就是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另一条依托藏民族文化起源的藏毯,沿唐蕃古道的青海、西藏、尼泊尔和印度流通。西宁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是这两条路的交汇点,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经销商到青海西宁参加藏毯展会采购,可以带动下游零售商直接参观到企业,可以看到藏毯的发源地及原料生产。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我省积极发展藏毯产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藏毯发展集群。每年6月份,是地毯经销商备货的季节,又是青海气候最佳的时候。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藏毯展览会在西宁举办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非物质形态的收获是全球各品种的地毯走进了夏都西宁,让本地的从业者不出国门就大开了眼界,不出国门就可以进行技术、管理、人才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让青海融入了世界。没有举办藏毯展之前,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和经销商80%以上没有来过青海,参加展会后才弄明白青海才是藏毯的主要产地。由此可见,展会还是较好地起到了宣传青海的作用,对青海的了解反过来又提高了展会的知名度。

  段:那你能否再概括一下,举办展会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了将藏毯固本还原的工作。让藏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尼泊尔。尼泊尔是一个内陆国家,它既不生产羊毛,也不具备相关的藏毯生产技术。尼泊尔藏毯,基本上是由西藏的藏族艺人传播并制作的。在这个可以说是没有原料,没有技术,人口只有2700万、条件并不优越的国家,却有10多万人在从事藏毯手工业生产。藏毯成了尼泊尔除服装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商品。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过去,尼泊尔藏毯在国际市场上被看成是最好最正宗的藏毯。而对于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青藏地区这一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却很少有人知晓。随着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藏毯的发展历史和渊源。“世界藏毯在中国,中国藏毯在青海”逐渐成为国际地毯市场的共识。

  段:藏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最成功的特色产业之一,它的迅猛发展,除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拉动和政策的支持等社会性动力之外,如果从青海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等角度审视,你认为发展它的优势因素有哪些?换句话说,在科学技术日益被人类共享的今天,它有哪些不可被复制的特质?

  张:首先我认为藏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金饭碗”。青海是“西宁大白毛”的主要产地,与西藏羊毛同属“藏系绵羊毛”,全球其他地方的羊毛都是分为春毛和秋毛,一年要剪毛两次以上,纤维短;唯独青藏高原的羊毛是每年只剪一次,故纤维长,其纤维长度平均达到22cm以上;由于藏系绵羊生长在海拔2500-4000米高寒地区,其纤维粗细均匀,底绒厚而致密,平均直径在30-37微米之间,被国际地毯行业公认为是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其它羊毛无可替代。用“西宁大白毛”编织的藏毯,不仅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毯面洁净、不易虫蛀的特点,而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

  因此说,干燥寒冷的气候成就了“西宁大白毛”。这种“气候优势”是任何科技手段无法复制的。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干燥,这让剪下的羊毛能够很快地被撕开,直接可进行手工捻线,最初的藏毯织做都是手工纺线,而这在东部潮湿地区是无法做到的;青藏高原还有一种独特的染纱工艺??包芯纱,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无法达到正常的沸点,因而使毛纱在染制过程中表面可以着色,纱心却无法染透。用这样的包芯纱制作的藏毯可以达到自然润色的效果,古朴、粗犷、自然。

  段:从文化的角度看,你认为藏族群众历史悠久的生活传统对藏毯工艺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张:藏毯是依托藏民族文化发展起来,以地表装饰为主要用途,既具使用价值又具欣赏价值的铺地纺织品,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装饰用品和宗教用品。长期以来,雪域高原处在原始封闭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高原人特有的淳朴、豪放的气质。这些精神因素被移植到藏毯的图案、配色上,表现出大气、自然、典雅、古朴的美学理念;而藏毯的传统工艺是手工纺纱、植物染色、手工编织,藏族群众还创造出“重叠连环扣法”,可织做各式花样图案。

  与内地相比,我们青海发展高科技产业缺乏比较优势,但发展藏毯这样的传统产业,我们却无疑占据优势。传统特色产业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进行挖掘,高科技却是需要不断创新,一天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传统特色产品有许多无法复制的特质,但只要挖掘有深度,就会屹立不倒。

  段:早在一个世纪前,西宁大白毛就已经蜚声海内外。作为手工地毯的原料,它的品质无与伦比。在今天,面对市场需求的剧增,西宁大白毛能满足藏毯生产的需要吗?张:藏毯有三个要素:依托藏文化、以西宁大白毛作为原料、使用重叠连环扣的编织工艺。藏毯发展到现在,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已经扩大到除西宁大白毛之外的天然柞蚕丝、羊绒、牛绒、骆驼绒及其它的合成材料等,青海是“西宁大白毛”的主要产地,每年产羊毛近2万吨。但实际使用羊毛不足6000吨,我们现有的西宁大白毛虽然纤维长度、粗细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干死毛”的比例不断增加,羊毛脂含量下降了,最高档的地毯离不开丝绸般的光泽,离不开滑、软、柔的手感,这两项指标都离不开羊毛脂的含量。羊毛脂含量的下降,也面临西宁大白毛品质能否保住世界公认最佳地毯原料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建立纯种的藏系绵羊育种基地,让藏系绵羊羊种更纯,西宁大白毛质量更好,也是今后面临的课题。

  段:你说了,波斯地毯代表着传统,青海藏毯代表着时尚。它在适应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创新?有没有失败的教训吸取?

  张:波斯地毯自问世以来,其图案、颜色、编织工艺千百年来就保持不变;而藏毯在具备三要素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图案、颜色搭配,纳入藏毯的生产中,因藏毯打结法的特点,毯面可割绒,也可圈绒,可以满足不同风格的要求,用藏毯打结法织出的地毯,毯面形成自然横向条纹,看上去重重叠叠,层次分明;毯背疙瘩密布,体现了粗犷、古朴、自然之美,成为现代人追求古朴、典雅、时尚的首选。无论藏毯的图案与颜色如何变,它仍然承载着藏文化的根。

  当然在整个藏毯的工艺改进和探索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初我们将原汁原味的藏毯直接推入国际地毯市场,结果无人问津,损失惨重。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研究世界各地人民的喜好,以及他们的禁忌与文化背景,根据各自的不同,来把稳销售市场的脉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喜欢的颜色。认真研究这些不同的个体喜好,对扩展市场意义重大。像蓝色在美国市场就不受青睐,那就不妨将蓝变为黑。白色是藏族文化中主要的颜色之一,但北美人不接受,就改成驼色。

  段:和很多古老的特色产品一样,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研究成果却在西方。这不利于原创地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藏羊集团有没有考虑过一个研究计划,弥补这一空白?

  张:是的,我们有考虑。企业内部在体制上要走向大而专,大而全,完善培训中心,建立研发中心,这是“藏羊”发展的长远保障。藏毯发源于青藏高原,发展于尼泊尔,造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况,这是一个历史教训。九年展会已经将藏毯进行了固本还原,今后藏毯的大旗能否牢牢地插在青藏高原,也是我们企业理应扛起的一个使命,打江山是难,还要有守江山更难的思想认识。作为企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研发,不断地将藏毯文化做深度挖掘,今后我们将在品种上增加研发力度,将开发出藏毯的大和文化系列,藏毯的欧罗巴文化系列等。

  段:张总,你怎样看待藏毯的市场前景?直至目前,藏毯的主要市场在国外,那说明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对藏毯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觉醒,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我对藏毯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前面也说到藏毯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品。国际上通用的人均消费2平米以上的地毯,就说明地毯消费的市场已经形成,就国内来说目前已有40%的人具备了消费地毯的能力,而未开始消费,将这个未启动的市场开发出来,中国国内的地毯消费量也是很可观的。藏毯走进家庭,既表现出生活质量的变化,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解决吃穿住行是生活水平问题,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必定转向追求生活质量。中国目前40%以上的人已经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了,比如说家庭的窗帘最早仅是一个遮光、遮羞的作用,随便挂点什么的都可以。今天选择窗帘不但配件有质的要求,连材质、款式、图案、颜色都要与整个家居装修环境相融合。

  现在我们住的都是高楼大厦,铺藏毯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这样就不会影响楼下人生活,既为自己也为他人着想,就是文明程度的提高。修养来源于文化,藏毯本身就承载着文化,选择一块与家居环境相统一的藏毯,也是文化品位的体现,也是文明程度的体现。

  段:过去,青海一些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建立的产业,譬如牛绒衫,出现过一哄而上随后又一哄而下的现象,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藏毯产业要想不重蹈其覆辙,就需要深入分析、认真总结并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有刚性的问题,有企业的问题,也有大环境的问题。

  企业能不能发展壮大,做成一个百年老店,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生命线,也是我们企业时时刻刻要牢记的古训。但在大的环境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利用客观的环境和条件打造起永不可动摇的品牌也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方向。

  今天的信息化时代,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到了一定程度,市场的建设也是确保产业能够形成长盛不衰的客观条件。目前,我省藏毯产业发展的模式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框架,初期打造产业集群主要生产企业要先行一步,后期与产业集群配套发展的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也是一个大课题,大问题。

  青海现在有了10年的展会经验与基础,今后如何打造与藏毯产业集群相配套的销售、展示、转口贸易集散地,将需要重点考虑。我认为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常年坐地经营,批发集散地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目前被全球地毯行业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地毯消费市场。机织地毯主要生产国是美国、比利时、土耳其;手工地毯生产国是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和中国。根据土耳其地毯生产走过的道路来分析,土耳其25年前也是全球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国,当劳动力成本上涨后,由手工地毯产业转变为机织地毯产业,现在变成全球第三大机织地毯生产国,可见,手工地毯产业逐步减少之后,机织地毯产业兴起是必然的。其消费市场也会随之兴起。中国现在与25年前的土耳其相像;集散地的形成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最大的地毯集散地在亚特兰大,欧洲的在汉堡、苏黎世,土耳其在泰普。中国国内其它地区还未打造地毯贸易集散地的时候,我们如果捷足先登,把西宁打造成地毯市场销售集散地,就会与产业形成配套,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市场销售集散地的建设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青海的藏毯产业就能够实现前面是商店,后院是工厂的藏毯集群。(作者:段梓青)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