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亟待提高
原发表日期:2013-06-0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全国畜牧总站刘丑生
乌珠穆沁羊 |
杜泊羊 |
陶赛特 |
|
特克塞尔 |
湘东黑山羊 |
子午岭黑山羊 |
萨克福 |
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畜禽品种不仅具有高产、抗病、低能耗的性能,而且应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开展绵山羊遗传资源保存、种质特性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产品专一化和高产化,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对地方品种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忽视了其独特的资源特性和生态意义,再加上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落后,我国地方绵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外绵山羊遗传资源利用与羊肉生产概况
全世界现有主要绵羊品种约629个、山羊品种150多个。
(一)澳大利亚2011年澳大利亚绵山羊存栏7759.9万只,生产绵山羊肉53.8万吨,羊的胴体重22.4公斤。每年向25个国家出口33.5万吨肉,绵羊肉出口量占世界第2位,山羊肉出口量占世界第1位。
1.重视绵羊育种工作。澳大利亚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世界上最著名的毛用型品种——澳洲美利奴,其产毛性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4倍多,使澳大利亚多年来垄断优质细毛市场,澳洲美利奴羊的品种类型由原来的强毛型、中毛型和细毛型,被培育成超细毛型、布鲁拉(多胎)型、有色型和无角型等新类型。建立了国家肉羊品种的遗传评估——LAMB⁃PLAN育种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关绵羊重要经济性状简单、实用的育种值信息。
2.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超声波妊娠诊断的广泛应用。经过遗传性能检测的公羊精液,广泛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快速获得遗传稳定高产的后代。通过对品种数据库进行育种值估算,生产者可以识别性状优良的个体,开展遗传改良。胚胎移植技术广泛用于新的绵羊和山羊品种引进,获得遗传性能优越的更高产的后裔,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绵羊的超声波妊娠诊断已成为产羔监测及羊群的繁殖性能评价的重要工具。
3.建立了质量保证和动物健康强制的标准和管理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严厉的控制肉类质量的体系之一。澳大利亚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没有重大疾病的地方。不存在所有由OIE(世界动物健康组织)定义的“目录A”内的疾病。政府和产业建立了强制的标准和管理系统,是世界上最严厉的控制肉类质量的产业体系,拥有独立审核的食品安全系统,贯穿着整个供应链,包括动物生产、运输、加工和出口。制定了相对于绵羊和山羊生产的独立审核的食品安全程序,称作家畜生产保证(LPA)。建立了完善的追踪系统,国家家畜识别系统(NLIS)是澳大利亚国内对家畜识别和追踪的一套系统,NLIS是一套整个生命周期永久的识别系统,能将家畜从出生追踪至加工处理,可快速追踪和发生疾病事件时的隔离。
4.区域分布合理,专业化分工较细,操作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羊场根据经营目的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多个专业化类型,主要包括培育和售种公羊的种羊场、以生产羊毛为主的经济羊场、生产肥羔(主要是杂种羔羊)的专业化羊场、饲养老龄美利奴羊的育肥场等。针对劳动力缺乏和羊群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澳大利亚实现了牧草收获、饲料加工、剪毛及羊毛打包等环节的机械化操作。
(二)新西兰2011年绵山羊存栏3121.8万只,生产绵山羊肉46.7万吨,羊的胴体重19.2公斤。羊肉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1.加强品种培育,重视羊肉生产。新西兰全国共有27个绵羊品种,其中以罗姆尼羊等半细毛羊品种及德赖斯代尔羊为主,在羊肉生产上,主要利用陶赛特及其杂种母羊同萨福克或汉普夏公羊杂交生产二元或三元杂交肉用羔羊,并形成了“草原区繁殖纯种、农业区杂交育肥”的易地肉羊生产模式。
2.注重草场改良,实行分区轮牧。新西兰长期坚持引种牧草和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国已有2/3的草地经过改良成为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通过分区轮牧极大地提高了载畜量,优良的人工草地每亩地可养繁殖母羊1.3只~1.6只,是世界上养羊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3.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生产效率较高。新西兰草场面积90%以上建有围栏和供水系统,其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如饲喂、饮水、剪毛、药浴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每个牧工可以管理数千只羊;全国有数千家各种专业性服务公司,为各种牧场(如种羊场、繁殖场、育肥场等)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工作。
(三)美国养羊业主要是肉羊生产,羊肉自给率达90%以上,且以专业化育肥羔羊规模大著称。2011年绵山羊存栏847.6万只,生产绵羊肉7.6万吨,胴体重33.8公斤。
1.良种化程度高,采用先进育种技术。目前利用的品种多为生产性能优良的肉用羊,如专门的父系有萨福克羊、汉普夏羊、南丘羊、蒙特代羊、雪洛普夏羊等,专门的母系有兰布里耶羊、考力代羊、兰德瑞斯羊、波利帕依羊等,兼用品种主要有陶赛特羊、林肯羊等,通过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的杂种羔羊,经育肥一般在6月龄左右、体重在40公斤左右时上市。
2.羊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研究世界领先,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CNCPS),CNCPS中饲料能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及其需要量的估计,强调饲料、动物及饲养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可代谢蛋白质(MP)和瘤胃可降解摄入蛋白质(DIP)等新的营养体系,颁布了小反刍动物营养需要——新的NRC绵羊和山羊饲养标准(2007版)。
3.母羊繁殖效率高。肉羊生产中,普遍推行密集产羔技术即羔羊30日龄断奶、母羊一年二产或三年五产等,基本能做到全年均衡生产杂种羔羊。
4.批量生产肥羔。美国肉羊育肥主要有草地放牧育肥、易地式玉米地带育肥和开放式集约化育肥等三种形式。集约化育肥程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羔羊育肥场,育肥羊既不放牧也不喂青饲料,日粮主要由全价配合饲料及优质干草组成,完全按照羊的饲养标准实行强度育肥,每年可育肥羔羊5批左右。
(四)英国养羊业的显著特点是重肉轻毛,生产肥羔。羊肉约占养羊产值的85%以上,其中又以羔羊肉为主,占90%。2011年绵山羊存栏3171.9万只,生产绵山羊肉28.9万吨。羊的胴体重20.0公斤。
1.品种类型多,对世界绵羊育种影响大。英国气候温暖湿润,牧草生长繁茂,英国现在共有90个绵羊品种,分布在52000个农场中饲养。为提高胴体瘦肉率,从荷兰和法国引进特克塞尔,该品种开始作为杂交母本,但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有很高的胴体瘦肉率、杂种优势明显而成为杂交终端父本,英国近乎一半的母本是由特克塞尔公羊和萨福克两个作为杂交父本品种。
2.利用区域优势,广泛开展经济杂交。英国羊肉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以饲养条件较差的山地品种(如苏格兰黑面羊等)为母本,以饲料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好的龟丘陵地区长毛种(如边区莱斯特羊等)为父本;其杂交后代母羊被出售到平原集约养羊区,再用终端品种(如萨福克等)公羊杂交,杂交后代羊全部育肥出售,从而形成了利用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的即独立又连贯的肉羊杂交繁育体系。
3.英国养羊业的饲养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集约经营,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羊肉加工厂一般集供料、供水、通风、清粪、屠宰、加工、包装于一体,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型的羊肉加工厂不断涌现。
二、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与肉羊生产现状
(一)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的特点我国于2006年全面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编写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2011)。收集绵羊品种数量71个,其中地方品种42个,培育品种21个,引进品种8个;山羊品种数量69个,其中地方品种58个,培育品种8个,引进品种3个。绵羊品种分为有毛用、肉用、地毯毛、裘皮和羔皮用羊等。其中湖羊和小尾寒羊均具有早熟、一胎多羔,属高繁殖力品种。宁夏的滩羊肉质优良,生产的白色二毛裘皮享誉国内外。产于青藏高原的草地型藏羊对高寒地区恶劣气候环境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产肉多,肉质好,毛弹性好,是优质的地毯毛羊。
山羊品种分为肉用、毛用、皮用、乳用羊等,著名品种有黄淮山羊、圭山山羊、大足黑山羊、中卫山羊、济宁青山羊、成都麻羊、辽宁绒山羊等。黄淮山羊当年春产公羔9月龄可达22公斤,母羔16公斤左右,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产羔率平均230%左右。大足黑山羊发育快,肉质好,繁殖性能高,产羔率在250%以上。圭山山羊具有产肉、产乳特性,产羔率为156%。中卫山羊生产白色二毛裘皮,花穗弯曲美观,排列整齐。济宁青山羊被毛由黑白二色毛混生,呈青、粉青或铁青色,以细长毛的青滑皮质量最好,母羊每胎繁殖率可达270%,一年两胎。成都麻羊皮板致密、耐磨,可分层剥离使用,产羔率210%,一年两胎。辽宁绒山羊具有体格大、产肉多、产绒量高、绒毛长等特点。
(二)我国羊肉生产概况
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绵羊、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肉羊数量、羊肉产量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全国羊出栏2.66亿只、存栏2.82亿只,其中绵羊存栏1.4亿只、山羊存栏1.25亿只。2011年羊肉产量393.0万吨,其中绵羊肉205.0万吨,占世界绵羊肉的25.9%,山羊肉188.9万吨,占世界山羊肉的
36.9%。
2.肉羊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也在稳步上升。从羊肉占肉类比重和肉羊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来看,2000年我国羊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比重为4.39%,肉羊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4.76%,在2000年~2010年间这两个指标呈提高趋势,2010年分别为5.03%和6.71%。
3.肉羊饲养方式转变明显加快,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牧区肉羊饲养由粗牧方式逐步向舍饲和半舍饲转变;农区半农区着重推广肉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瘦肉率明显提高,羊肉品质明显改善。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1年肉羊年出栏量在100只~499只、500只~999只、1000只以上都有所提高。2011年肉羊年出栏3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为51.14%,比2005年上升5个百分点。
4.肉羊产业区域化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已初步形成中东部农牧交错带优势区、中原优势区、西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四大优势区域。农区羊的出栏量和羊肉产量位居前列的是山东、河北、河南、四川、安徽、云南、黑龙江等省。牧区羊的出栏量和羊肉产量位居前列的是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优势区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养羊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肉羊饲养组织化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向肉羊优势产区集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已建立,推进了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增加了农户和羊肉加工营销企业的经济效益。
5.羊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消费方式日渐多样化。羊肉产品消费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和不同收入之间存在差异,民族、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性和消费偏好存在明显差别,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区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显著高于南方居民。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一批知名品牌开始涌现,优势区域内涌现出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肉羊品牌产品。
(三)我国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
1.肉羊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单位规模较小。由于目前养羊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牧区仍以自由放牧为主,农区以庭院式饲养为主,规模化饲养程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饲养措施不规范,饲料转化效率不高,个体生产能力低,胴体重偏低。2011年,肉羊胴体重世界平均水平14.5公斤,中国为15.4公斤,发达国家达到20公斤以上,其中美国约为33.8公斤,澳大利亚为22.4公斤,我国高档羊肉的比重不足5%。饲养标准制定滞后,制约着肉羊业的发展。
2.肉羊产业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生产活动扩大以及超载过牧等众多原因,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影响了牧区肉羊生产可持续发展。
3.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由于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偏高,部分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4.现代化屠宰加工水平较低。肉羊加工业的原料缺乏、优质肥羔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现代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不足,效益低下。加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精深加工产品缺乏,产品普遍存在货架期短、品质不稳定、包装粗糙、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四)我国肉羊生产发展趋势
1.养羊生产方向逐渐由毛为主转向肉毛兼用。世界养羊业长期以来一直以羊毛生产为主,羊肉生产则为从属地位。随着肉羊专门化品种的育成和肉羊饲养技术的提高,肉羊生产成为养羊业的主流,其生产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宜的经济杂交组合、杂交模式体现出高效益的肉毛均衡生产优势。因此,以获得最佳整体效益为目的的未来养羊业,其生产方向必然是趋于肉毛兼用养羊业。
2.经营方式不断从粗放式饲养发展为集约化生产。一些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以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养羊生产,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养羊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养羊生产,以提高养羊业的生产率和商品率,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草地改良化、主要生产环节操作机械化、饲养标准化和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随着养羊业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集约化养羊生产将更为完善。
3.山羊生产潜力将会得到普遍重视与开发。山羊分布广泛、繁殖力高、体小易管、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正在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山羊数量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山羊能适应多种从粗放到集约条件的生产系统,并给人类提供肉、奶、皮、绒等多样化的产品。
4.羊肉生产从成年羊肉向羔羊肉生产转化。羔羊肉具有精肉多、脂肪少、鲜嫩多汁、易消化、膻味小等优点,颇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另外,羔羊阶段具有增重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品成本低、便于集约化饲养等特点。因此,羔羊肉生产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三、我国现代肉羊生产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适用的性能测定、育种评估体系,实现肉羊品种良种化。适应市场需求、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进和选育优质高效肉羊良种,开展良种登记,推进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肉羊联合育种计划,建立国家肉羊遗传评估中心,研发或引进适合我国肉羊育种值评估的遗传评估体系,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性能测定,推广肉羊体况评分技术体系,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工程快速推广优秀种羊基因,不断提高种羊质量,逐步建立起优质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利用我国地方绵山羊优良资源,利用基因芯片、重测序等分子技术手段,对地方遗传资源进行遗传鉴定分析,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标记辅助导入,挖掘我国绵山羊多胎、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等特性,开展专门化品种(品系)的配合力测定,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建立高效肉羊生产体系,从而提高我国肉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应用先进的营养评价体系,充分开发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实现日粮全价化。推进反刍动物新蛋白质及能量体系理论实用化,开展瘤胃降解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屠宰试验等综合系列研究,制定符合我国不同肉羊类群生产实际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及肉羊能量单位需要量的饲养标准,加大力度研究肉羊常用饲料、新开发饲料的营养价值参数,建立日粮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研制肉羊复合型预混料和肉羊高效蛋白补充料,建立优质高效肉羊生产饲料配方库,建立高效肉羊生产体系。
(三)因地制宜进行羊舍设计改造,配备科学、先进的设施设备,实现养殖设施科学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设计改造养殖场内部格局,做到布局合理,满足防疫要求;配备自动饲喂设施,采用先进的生产性能测定设备;因地制宜对圈舍进行标准化设计改造,温度、湿度、光照调节、有害气体等数字化监控设施设备齐全,引进养殖过程环境控制技术,为畜禽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肉羊生产需要。
(四)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推进建立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对生产过程、投入品购进和使用进行动态监控、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生产记录数据库,定期不定期抽取样本送检测机构进行质量安全检测。
(五)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及设施设备,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因地制宜采用沼气厌氧处理、静态通气堆肥等粪污处理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
(六)建立完善的羊肉生产安全信息追溯技术平台,从原料开始对生产环节进行监控,落实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实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实现疾病防疫制度化。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更新改造兽医室等防疫消毒设施设备,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采用农牧结合养殖技术,探索生态养羊业的发展。推广优质牧草品种,实施牧草轮作模式,以草定畜,调整羊群结构,推进种养生态循环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