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绒山羊种质资源利用的思考
原发表日期:2009-09-02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如何看待改良后羊绒细度增粗客观认识绒山羊产绒量和细度之间的关系,就要正确把握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所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产绒群体数量多、个体产量低、生态环境压力大是主要瓶颈。大量调研数据表明,用辽宁绒山羊改良低产羊,在大幅度提高产绒量的同时,虽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羊绒细度变粗,但均没有超出细型绒的范围,而由产量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尤为突出,这是辽宁绒山羊最大的种质优势,也是广大农牧民竞相引进用于改良低产羊的主要原因。 如何评定绒质羊绒细度是评价绒质的重要指标,细度越细,柔软度越好,其保温性和穿着舒适感越好,这也是羊绒织品不同于羊毛织品主要原因所在。但细度不是评价羊绒品质的唯一指标,它还包括绒的长度、白度、匀度、强伸度和色泽,这些指标决定了羊绒的分梳、印染、纺纱的工艺特性、加工成本和产品品质。对原绒而言,包括净绒率,是真实反映原绒中羊绒含量的唯一指标。用辽宁绒山羊改良低产山羊后,净绒产量显著提高,除细度略有增粗外,其他绒质指标均有所提高。所以用辽宁绒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综合品质来说都有显著改善,其综合性的改良效果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如何看待不同细度羊绒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差据有关材料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羊绒细度每相差0.1微米,每吨羊绒价格就相差1万元人民币,相差1微米的净绒其价格差在每吨10万元。如按近几年国际市场无毛绒平均价格每吨80万元人民币计算,相差1微米的羊绒价格可提高12.5%。有报道提到在我国,羊绒收购没能实行优质优价,这是导致当地牧民大量引入辽宁绒山羊的重要原因。对此笔者认为,这不是原料经销商的责任。因为国际市场上山羊绒价格指的是净绒价格,而国内的原料经销商从牧民手中所收购的是原绒。大量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绒山羊原绒的净绒率仅在50%左右,而用辽宁绒山羊改良的绒山羊羊绒的细度一般不超过1微米,而净绒率可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以上,即改良羊原绒所含的净绒量超过本地羊的20%~30%以上。这说明,用辽宁绒山羊改良后,产量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由于羊绒细度增粗所带来的损失。这种量和质在综合产出水平的权衡上是养殖者在品种的选择上所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原绒经销商在收购原绒时对原绒定价的主要依据。据有关报道称,辽宁绒分梳是2次~3次,而西部地区的羊绒需要分梳4次~5次,此外在洗涤过程中污染程度严重的原绒也不可避免地增加洗涤成本。这就是近些年我国西部地区原绒售价不仅没有高于辽宁绒的售价,反而比辽宁绒每500克要低20元~30元的主要原因。 如何对待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地方品种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民对某个产业的选择,对某个品种选择只能是按照价值规律、产品市场价格和产业的发展潜力及前景做出自己的择取和判断。对于一个地方品种的保护,个体农牧民只能自愿履行义务,而不会去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作为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开展国家自然资源的战略储备,加强地方品种的保护,则需国家和各级政府承担责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个体农牧民通常选择的是前者。农牧民首先要的是生存,然后是发展,追求企盼的是美好生活。一个品种要想发挥本身的经济价值和效益潜力,能够在利用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只能靠品种自身不断地选育和提高,逐代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应用价值,逐渐被应用者所认识、所接受。 如何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新农村要建设,农村经济要壮大,养殖户要增收,确保绒山羊业持续健康发展,应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多年来,国内羊绒市场流通混乱,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暴涨暴跌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羊绒商习惯于在混乱动荡的羊绒市场上投机取利。我国产绒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工工艺落后,缺乏自主品牌,品种单一,使我国羊绒和绒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软黄金,烂铜价”,利润空间逐年萎缩。为了保本运营,原料经销商和加工企业所选择的主要措施是在原料供应者???养殖户身上压级压价。近几年,我国的原绒价格始终在每500克200元左右徘徊,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近年来的原绒价格实质上是在逐年下跌,严重侵害了养殖者的利益。根据我国自然生态条件和农村经济的特点及反刍家畜的生物学特性,以家庭为单元的养羊业仍然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导经营形式,我国宝贵的山羊绒资源蕴含在千万个分散的农牧户手中。所以,羊绒加工企业应搞好利益范畴定位,让农牧民不仅能获得原料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能在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的同时,加强团结与合作,搞好产品和市场目标定位,形成民族产业合力,在改进羊绒分梳加工工艺,生产不同原料的山羊绒精纺品,打造自主民族品牌上下功夫,实施共赢战略,使我国山羊绒的资源优势、产量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实行羊绒分级分包,定级定价收购 在原绒收购过程中采取分级分包、定级定价的办法是规范羊绒市场,维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户养高产优质羊,促进产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同一绒山羊品种的群体而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产绒量的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绒纤维直径的变异程度很大,采用改种可有效地避免不同等级羊绒的混杂,有利于分梳加工,使不同细度的羊绒用于不同织品的加工制作,使宝贵的羊绒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用。该种方法所需解决的技术环节是研制便携式的简易细度检验仪或是检验办法,以便准确可靠的对原绒进行现场分级。同时要研究和制定该种方法的实施标准和细则。 如何确定辽宁绒山羊选育方向产绒量高是辽宁绒山羊最突出的特点,在今后的育种方向定位和选育目标择取上,稳定和提高产量始终是第一要务。其次,紧密关注绒质当中细度的变化,在大力扩繁优质系的同时,加强常年长绒型新品系的系统研究,充分发挥种群内一个绒囊生长两个绒毛这类特殊毛囊比例高而且绒细个体的种质作用,不断扩大在种群内的扩繁速度。另外,注重品种内本溪地区绒细类群的选育工作,做好该类遗传资源的储备、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结构,使辽宁绒山羊这一宝贵的地方品种在我国的绒山羊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广大的饲养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如何制定绒山羊的饲养制度本着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绒山羊的饲养制度。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以绒、肉为产品目标的商品羊生产而言,必须具备最起码的半放牧条件,如果采取全年舍饲的饲养制度尚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弊端。 一是由舍饲所带来的收益不能完全或大部分抵顶因舍饲所增加的支出,而导致无利或亏损,这就意味着该项措施不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是舍饲制度完全改变了山羊采食多样、善走喜牧、好干恶湿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反刍家畜而言,其最大的经济学优势在于反刍家畜能够利用单胃家畜所不能利用的牧草和秸秆等粗饲料,并能将其转化为畜产品。著名的生物学家崴尔逊指出,动物绒毛的含量与气温成反比,而粗毛的含量则与气温成正比。从短期看,长期舍饲似乎问题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必然导致绒毛生长减少,羊绒产量下降,羊绒细度可能变粗,绒质将会发生明显的不良变化。 三是不利于饲草饲料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利用。如果在5月~10月草生繁茂季节,不利用可再生的牧草资源,而采取完全舍饲,不仅导致牧草资源的无谓浪费,还将加剧了秸秆及精饲料的供应紧张和饲养成本加大。 在山区,绒山羊饲养制度的改革,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完全舍饲不可取,应以半舍饲为主要方向,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使绒山羊饲养户能够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